《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 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 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 典型光路
F
F
F
F
名称 | 又名 | 眼镜 | 实物形 状 | 光学符号 | 性质 |
凸透镜 | 会聚透镜 | 老化镜 |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
凹透镜 | 发散透镜 | 近视镜 |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练习:
☆写出两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② 把凸透镜放在书上,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直到看到书上的字模糊不清时,此时字处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用刻度尺测出书面上的字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小宇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小宇想探索“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帮他设计探索过程。①这次探索需要器材有哪些?②写出探索的主要步骤 ③请设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④这次探究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
透镜材料 | 玻璃 | 水晶 | 塑料 |
透镜焦距 |
①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②分别让三种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 尺分别测出三种透镜的焦距;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③
④控制变量法。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 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 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 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 像的性质 | 像距 | 应用 | ||
倒、正 | 放、缩 | 虚、实 | |||
u>2f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f<v<2f | 照相机 |
f<u<2f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v>2f | 幻灯机 |
u<f | 正立 | 放大 | 虚象 | |v|>u | 放大镜 |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⑸成虚像时 :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0
20
20
40
40
60
60
v
u
练习: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
物距、像距之间关系图象如图则凸透镜焦距为:( )
A 60cm B 40cmC 20cm D 10cm
(提示:2f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或物距越大像距越接近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