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备考古诗词默写专题讲义

2023年6月29日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

第十讲  古诗词默写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诗词,但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中考说明】

《随州2018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指出:默写《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50篇首古诗文)。单独设题,第10题(6个小题),填空题(直接默写),分值6分。 属于A级指标,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考场解读】

一、考查形式——直接默写

给出诗、词、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诗、词或文中名句;提供具体的情境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一致的诗、词或文中名句。

直接型默写题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系数最小的一类默写题, 也是随州中考语文试题中必考的题型。

二、古诗词默写失误分析

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试卷上最容易得分的部分,同时也是评分最严格的部分。有些考生走出考场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凡是默写出的题全都填对了,其实未必。默写时常常失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括号中为别字):

(1)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失误

先天下之( )而 (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沉舟( )(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春蚕到死( )方尽,蜡( )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山重水复( )无路,柳( )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 )( )( )。(崔颢《黄鹤楼》)

大( )孤烟( ),长河落日( )。 (王维《使至塞上》)

安得广( )千万间,大( )天下寒士( )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乡书何处达?归( )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到夜( )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万钟则不(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开。 (李贺 《雁门太守行》)

东风不与周( )便,铜雀春深( )二乔。(杜牧《赤壁》)

水中( )、( )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 。(左丘明《曹刿论战》)

天街小雨( )如( ),草色( )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归来。 (晏殊《浣溪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 )( )。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山气日( )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2)因词义相近而失误

子曰:“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论语.为政》)

乱花( )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 )( )女,( )( )求之。  (《诗经》)

采菊东( )下,( )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入则无法家(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足蒸( )土气,背( )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中通外( ),不(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可( )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 )管( )( )霜满地,人不( ),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因字形相近而失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 )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秋风(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海内存知( ),天涯若比(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会当( )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 望岳》)

山重水复(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

酒( )胸胆尚开张,( )微( ),又何( )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 )( )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 )( )之间( 韩愈《马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何当共(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

( )( )( )( ),白露未已。(《蒹葭》)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

不畏浮云( )望眼,自( )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四面竹树环合,( )( )无人,( )神寒骨,悄( )(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4)因习惯语序干扰而失误(即把名句中某词误作现在常用的双音词)

江山代有才人(人材、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山)

(5)因有相同字眼干扰而使诗句“串门”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因书写不慎而失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娟。(苏轼《水调歌头》)

报君黄金台上( ),提( )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予独爱莲之出( )泥而不染,( )清( )而不妖 ( 周敦颐《 爱莲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名。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三、古诗文默写技巧

中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是文言文中富有文采或体现主旨的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在古代诗词曲中优美或富有哲理。

例如意蕴深刻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警策励志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哲思深邃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生命力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重点识记这些名句既能抓住古诗词默写的诗句对象的精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通过这些优秀的名句陶冶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功底。

1、从古诗文默写失误分析可以看出,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大致有两种情况

(1)错字,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澹、亵等。出现的原因是字较难,学习时写得少,掌握不牢固。

(2)别字。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字义,默写时不认真,常常写出同音字,大多是“无心”之错,这里的无心是指学生在古诗文默写时不用心,不理解字义,机械地记读音,随意性强而造成的别字。这类错误远远多于错字。因此,提高古诗文复习的有效性的策略二是:弄清楚错别字出现的情况,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对症下药” 。

2、默写技巧

(1)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在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亵”字可让学生拆分成“衣”+“执”,同时应让学生多写几遍,牢牢掌握。

(2)理解意思,防止随便乱写。很多学生在出现别字时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注意诗句的意思,随便乱写。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对于易错字,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很多学生容易写成“莲”,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理解了“清涟”是“清水”的意思,是三点水,不是草字头,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在写“生”字的时候经常误写为“升”,其实只要让学生理解,“生”是诞生的意思,“升”上升的意思,一轮皎月从东海孕育而生,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表现无限广阔壮丽之景,所以用“生”。“崖”和“涯”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但只要让学生从字义上理解就能区分好这两个字,“崖”,高而陡(几乎垂直)的岩壁。“涯”, 水边,泛指边际、范围,限度。再如古诗词中“雁”和“燕”的区别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新燕”是早春常见的意象。动物学家有过统计:老燕回旧巢率为47.1%,头年幼燕回巢率为16%。有的燕子竟然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 的亲切感。晏殊《浣溪沙》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读yn时,通常做地名,燕然山这个地名在边塞诗或者描写戍边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比如: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等。

雁在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一是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于这些学生易错的字我们能从理解入手,就能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上次听朱冰茹老师执教《饮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与“辩”的区分,通过“辨”,辨别,想都不想,来理解陶渊明所追求的平平淡淡才是真,这种悠闲的生活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请同学们进行常错字整理。对于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同学,要进行错别字整理,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按照同音异形字、形似字、意思理解错误造成的错写、生僻字等情况对6册语文书上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实行二次默写。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同学,不应只是修改,修改之后,及时进行二次默写,巩固修改的成果。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默写做到“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课后巩固】

1.完成《中考突破》中直接默写题目。

2.完成《掌控中考》中直接默写题目。

3.完成《课外作业提升》中直接默写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