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023年7月5日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一、
1.连词:
(1)转折关系。(但、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朝而往,暮而归   三十而立
(3)并列关系。(又、而且)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博学而笃志
(4)承接关系。(于是、就)   例:日出而林霏开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 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例:而乐亦无穷也
(6)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例: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 “就、于是”。例: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 ”,  例:久而乃和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3) 竟然”。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表判断,“是、就是”。例:此乃英雄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你的”;也做主语,“你”。不作宾语。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1.介词
(1)表工具,“拿,用”。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醒能述以文者
(2)表所处置的对象,“”。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君为长者
(3)表凭借,“凭,靠”。  例:何以战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
(4)表原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5) 表凭借,“按照、依照、根据”。例:必以情。  策之不以其道
2.连词
(1) 表目的关系,“用来、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无从致书以观
(2) 表结果,译为“以致”。例: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3.通假字。“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4.动词,“认为”。例:皆以()美于徐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固定结构
(1)以为a.认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愚以为宫中之事
b.……当作、把……作为。例:可以为师矣。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以是/是以因此”。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wéi(第二声)
1.动词
(1)根据上下文翻译为各种动词。可译为“做、担任、成为、制作”等。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吾广为都尉  
(2)作判断动词,译为“”。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介词:表被动,译为“”。例:天子为动   

wèi(第四声)时,只作【介词】
(1)表动作、受益的对象。译为“给、替”。 例: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天下唱
(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向、对、同、跟”。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译为“为了,为着”。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代词【动词+之】
(1)第一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们、它们”。例: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策之不以其道。
(2)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些”。【之+名词】例:之属。不能损魁父之丘

2.助词
(1)作结构助词,于定语和中心词间,译为“”。【之+名词/名词性短语】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去掉“之”后句意无变化。【主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汝之不惠
(3)宾语前置标志。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不译。【宾语(名词)++谓语动词】例: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式:“其……之谓乎”、“何……之有?”】例:何陋之有?(译为有何陋?)
(4)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不译。【中心语(名词)++定语+(可省略)】例:马之千里者。(千里马者。)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上)
(5)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不译。【时间副词/不及物动词+之】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处处志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动词:译为“到,往”。【之+地点名词】例:已而之细柳营。  往之女家


1.代词
(1)疑问代词,译为“哪里、怎么”。【焉+动词】例:且焉置土石。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语气助词(句子成分完整)
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疑问、反诘、感叹语气,译为了、啊、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3.兼词:等同于“于之、于此”(从这里、在那里、从这里)【位于句末或不及物动词后面,可将“焉”提前作状语】例:不复出焉   惧有伏焉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a.领属关系,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其+名词】例:其妻献疑曰。其名曰鲲
b.一般代指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他们”。【其+动词/形容词】例:其视下也。不知其能千里也
(2)第一人称代词,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自己()。例:人不独亲其亲。
(3)指示代词
a.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些”。【其+名词】例:欲穷其林。
b.近指,作定语,译为“其中的、其中、这些”。【其+数词】例:其一犬坐于前。但知其一
2.语气副词
(1)反问语气,译为“怎么、难道”。例:其真无马也?
(2)猜测语气,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
(3)祈使语气,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一定()”。例: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如土石何?
3.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还是……”例: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连词
(1)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例:则有去国怀乡  淫漫则不能励精
(2)假设关系,译为“假设、如果”,例:入则为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但是”。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选择关系,常和“非,不”相呼应,译为“不是……,就是……”。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固定结构:然则
译为“如此,那么”,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北通巫峡


1.介词
(1)译为“在,从”。例:舜发于畎亩之中   行者休于树
(2) 译为“由于”。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译为“向,对,对于”。例:于我如浮云   万钟于我何加焉。
(4) 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5) 译为“”。【表比较:形容词+于】例:皆以美于徐公   所欲有甚于生者
(6)译为“” 例:因使唐雎使于秦   仓鹰击于殿上
(7) 译为“” 例:请广于君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固定结构:于是
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于是入朝见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