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文学常识: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今江苏盱眙)尉,后隐居鄂渚(今属湖北)。一生仕途失意,却颇具诗名,长于五言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意境清远,风格淡然其边塞诗也很有成就。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人。诗人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从而写下了这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主题思想
这首诗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景色独特、幽深寂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大自然的宁静禅院的清幽使他心情愉悦,充分感受到风景的美好,体味到远离尘世的快乐。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都会引起无限遐思,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此时,仿佛万籁俱寂,只有古寺的钟磬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之起伏飘扬,袅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