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作者简介:
杜甫(712—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后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曾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石壕吏》题目解说
杜甫(712—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后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曾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石壕吏》题目解说
《石壕吏》是组诗“三吏”中的一首。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诗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石壕吏》文体常识
古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可以不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石壕吏》背景资料:
古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可以不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石壕吏》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ye)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赴华州,途经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