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解析

2023年6月6日

山东省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解析
一、【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
五、(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C
解析C项“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分析错误,因为下联的意思是: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表达方式上是记叙,不是写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分析也是错误的,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ABD项对颈联景物特色、情感基调、描写手法的分析是正确的。所以选C.

1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B
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ACD对首联、尾联的内容和作用,颈联的“独绝千古”的边塞诗特色的分析是正确的。所以选B。

20.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D
解析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和
“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所以D项不是边塞诗。
中唐文学家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
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
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参考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二、【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0~11题。(4分)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
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解析】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鉴赏诗歌,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思念家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
(一)
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3
1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 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诗的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沉寂。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
12.示例:兴长   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共3分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词语的的理解,应留心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体会该词在诗中创设的情景,学会该词传达出的感情,这里“野兴”“惆怅”表达作者从喜悦到思乡的惆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2017年山东省东营
(一)(4 分)
盆 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分)
【答案】答案: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
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9.答案示例:
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
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
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
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
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
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